當前位置:卡車網> 資訊 > 卡車 > 重卡新聞 >

我國汽車市場的六大問題分析

       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網站日前公布了今年前九月我國汽車工業(yè)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報告。報告顯示,我國汽車產銷已連續(xù)7個月超過百萬輛;乘用車單月產銷量首次超過100萬輛,銷量增速超過40%;商用車增速超過15%;市場繼續(xù)好轉;今年9月產銷雙雙超過130萬輛,再創(chuàng)歷史新高并且銷量連續(xù)7個月超過百萬輛,并首次突破130萬輛,全年1200萬輛產銷量已沒懸念,甚至有可能沖擊1300萬輛??磥碇袊?ldquo;全球第一車市”已沒問題,但種種跡象表明,中國車市還有別的問題——

        問題一政策

    “在中國等著買車的排隊隊伍愈來愈長時,部分機構投資者卻悄然浮現不安情緒,似乎是中國汽車股盛宴的喧囂聲中已傳來退場的雜音。”近日,有媒體如此報道。同時也有分析師指出,部分基金正考慮提前換倉,預計近階段汽車股走勢可能會出現分化和震蕩。原因只有一個,“汽車銷售像股票市場一樣,對政策的依賴性很大。因此很難預料明年的情況,因為我們不知道小型車減稅措施在今年底到期后,明年政府是否還會繼續(xù)執(zhí)行這個政策。”東方證券分析師秦緒文稱。

  今年的車市火爆有很大程度上確實是政策所起的作用。年初推出排量1.6升以下乘用車減半征收購置稅等優(yōu)惠政策刺激汽車業(yè)銷售,扭轉去年四季度因國際金融危機而引發(fā)的汽車銷售低迷窘境,但更出乎意料的是,這些優(yōu)惠政策進而引發(fā)國內小型車的購買熱潮,并催熱了國內車市。前不久,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已明確表態(tài),汽車下鄉(xiāng)和以舊換新政策明年會延續(xù),但更受人關注的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政策今年底就會到期,明年是否出臺新政,至今無人知曉。目前業(yè)內關于明年的鼓勵政策眾說紛紜,除了延續(xù)或取消、擴大鼓勵范圍,還有消息稱只會對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、新能源車實行購置稅減免優(yōu)惠。如此多的消息已經讓車企和經銷商感覺迷失方向。近日,又有傳言稱明年汽車購置稅優(yōu)惠政策不僅將延續(xù),并且范圍會由今年的1.6L以下排量車擴大至2L以下排量車,甚至1.4L以下的車會由現在的購置稅減半優(yōu)惠變成全部取消購置稅,以至于目前已有經銷商反映部分消費者有持幣待購現象出現。

  如果不延續(xù)購置稅優(yōu)惠政策,今年底可能會出現搶購潮,而搶購潮也許比持幣待購更令人憂心。專家認為,搶購潮對汽車生產的正常秩序會造成沖擊,如果供不應求,短期缺貨,庫存告急,而明年一季度就會出現市場驟冷,銷售困難。某車企市場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,由于不確定性太多,車企現在都改為一個月預測一次,以及時調整生產計劃,不出現令人擔憂的庫存積壓問題。

  另一方面,乘聯會秘書長饒達指出,社會將很快就無法承受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,會造成明年國家對汽車的優(yōu)惠政策縮水。

  顯然,現如今過分依賴政策的中國車市已經有些無所適從了。

        問題二用車環(huán)境

  汽車消費分為兩大塊:購車和用車,前者鼓勵消費者買車,表現形式和成績比較直觀,所以也為專家和有關部門所關注和推動。目前大多數拯救車市的方案和措施,也都是鼓勵消費者松開口袋去買車。相比之下,用車因為涉及到的工作比較零碎和龐大,提升車市的成績也不如購車那么直觀,因此受到的關注度并不高。但關注度不高不代表不重要,當“買得起車,修不起車”不再是玩笑,“開車不如走路快”變?yōu)楝F實,那么還會有人去買車嗎?用車環(huán)境的不斷惡化,正成為制約汽車業(yè)迅猛發(fā)展不容質疑的瓶頸之一。

  油價、收費油價的問題說得太多,這里就不重復,相信有關部門會越做越好,還是一句話,燃油稅費改革絕對算是好事。因為“油價的不斷上漲對私人汽車消費就是一場惡夢。汽車工業(yè)規(guī)劃有可能被能源危機扼住喉嚨。”

  說說收費,現在養(yǎng)路費可以不交了,但是過路、過橋費能夠被砍掉多少?近日,南昌有關部門正集中清繳拖欠過橋費的新聞值得關注,該市三座過江大橋打包一年進行收費,甭管你過不過橋,錢是必須要交的,一年680元。逾期不交還要按一定比例進行罰款。諸如此類的事情,相信不僅僅發(fā)生在南昌一市,全國還有多少這樣的收費在進行,不得而知。

  后市場服務賣車不賺錢,但是服務賺錢是當今車市的潛規(guī)則。賺點錢的同時也要提供出相應的服務,也要搞好相應的服務,那是沒有什么值得厚非的。但是本來在我們的這個市場上,由于4S店這種爭議很多的模式,就使得很多的經銷商們的日子不好過,在經濟蕭條的面前,許多的4S店面臨著的是艱難的生存問題。于是不少無良的4S店便在維修服務方面磨刀霍霍而向車主了,因為絕大多時候的車主只管開,不懂修。幾個管子、幾個螺絲就是幾百,換個部件就是幾千,再加上高額的工時費,“買的起車,修不起車”已不是笑談了。

  車主素質汽車社會的提前到來,也許讓我們措手不及。相信“醉駕”鐵定會當選2009年度中國社會關鍵詞,還有成千上萬的“馬路殺手”們,或者在馬路上“殺”人,或者被人殺。中國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已經在20年內翻了一番,高居世界首位。難道這個“第一”我們也要繼續(xù)保持下去?

        問題三剛性需求

  傳統意義上,我們分析中國汽車市場,曾經認為先發(fā)展起來的地區(qū),即所謂“一線城市”,北京、廣州、深圳等,汽車消費已經趨于飽和,銷售增長重點會向“二三級城市”轉移,甚至連這些城市也正在走向飽和。重點將進一步向所謂“四線五線”城市,即縣城和鄉(xiāng)鎮(zhèn)轉移。而今年的情況是,增長不僅是縣城、鄉(xiāng)鎮(zhèn)等新興市場,原來保有量已經很高的北京、廣州等市場,也是出人意料的高速增長,歷史記錄一再被突破。這說明什么?有專家要說了,這說明中國的汽車消費需求是剛性的。

  對此,記者不敢茍同,知道現在很多人為何買車嗎?記者問過身邊的很多朋友,大多是被逼的。因為他們買不起房,想想前不久的《丈母娘推動了房價的上漲》,我們有理由相信,中國瘋狂的房價推動了中國車市“蓬勃”的發(fā)展。特別是中國的一線城市最為明顯,但這個需求不是剛性的,完全是被逼出來的補償性需求,尤其是20萬以下的汽車需求。一但樓市的政策有變就有可能讓車市唇亡齒寒。[next]

  記者在《“高燒”車市,溫度到底有多高?》一文中曾寫道:除此之外,我們似乎正進入一個誤區(qū)?,F在總有些人愛拿用“中國每千人現在只有38輛汽車,世界平均擁有量是120輛,發(fā)達國家是每千人500輛,我們不足發(fā)達國家的零頭”等等來證明中國汽車還存在的巨大剛性需求,但他們忽略了中國人相較于發(fā)達國家居民所面臨的未來重大的資金支出,比如孩子上學讀書,比如孩子的婚嫁費用所需,比如籌備養(yǎng)老等等。當然這不是問題的關鍵,專家指出中國的匯率政策使得中國的生產者自然分成兩組,一組是負責出口以積攢外匯儲備的出口制造商,一組是生產財富以供全國人民消費的普通勞動者。這兩組生產者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,前者幫助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,后者則讓中國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,兩者共同維系了中國這些年的高速增長。更重要的是,后者創(chuàng)造的財富已經足以維系中國經濟社會的均衡運轉和向現代化商業(yè)生活的轉變,而且這種均衡并不是建立在中國人不吃不喝、不穿不用的基礎之上。所以內需不足從來不是一個問題,只有在今年危機中出口受阻,閑置下來的生產力試圖轉向國內而面臨層層困難時,大家才開始叫嚷內需不足的嚴重性??墒沁@也不能真的說明內需不足,因為沒有人告訴我們不足的定義是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 問題四捷徑

  談起中國汽車未來的發(fā)展方向,隨便都可以說上幾條:兼并重組、調整產業(yè)結構、重點發(fā)展新能源項目等等。這些都沒錯,但問題的關鍵是,有些事情是沒有捷徑可走的。

  中國人很聰明,但太聰明了就喜歡走捷徑。以新能源車為例。美國汽車制造商在新能源車方面還是比較保守,不敢輕易推出太激進的新能源車策略,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保修的費用,一旦發(fā)現問題就可能對公司造成很大危機。而中國廠家還是處在汽車工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的環(huán)境里,所以他們不會那么保守,殊不知真正混合動力,或者說電力的技術,不是那么容易的,中國企業(yè)并非在一兩年內就可以跟上豐田和本田這兩個先驅者。特別是在增強研發(fā)和制造能力。這個不是馬上就可以發(fā)展起來的,可能要經過三四個研發(fā)周期,才會變得比較成熟。中國發(fā)展其實比其他國家快,其他國家花30年發(fā)展的工業(yè),中國可能只要花10年,但是最終還是要花時間的,偏愛捷徑不符合科學發(fā)展觀。我們的車企現在普遍有一個傾向,就是要找捷徑,這種想法也會有創(chuàng)新的可能,但是有的事情是沒有捷徑可走的。新能源車技術的發(fā)展就好比一場比賽,但它是個長跑比賽,絕不是短跑賽。

  不久前美國《財富》雜志公布了2009年全球500強排行榜,汽車企業(yè)有20名上榜。因受金融危機影響,汽車企業(yè)的排名普遍下滑,年銷售額為2043.52億美元的豐田汽車,以第十名的身份進入前10強。上汽和一汽分別以248.8億美元、216.754億美元的銷售收入,排名第359位和385位。豐田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上汽的8倍。這里面還帶出了利潤的問題,豐田汽車銷量只有上汽的3倍,而銷售額卻是上汽的8倍。通過簡單計算就能知道,豐田每輛車的單價是上汽的2.7倍。與之相關的另外一個數據是,我國銷售的乘用車平均單價不到10萬元人民幣,而美國接近2.5萬美元,占美國汽車銷量18%的商用車平均單價更是高達10萬美元。這說明我們差距的數字還有很多,比如目前世界成熟汽車企業(yè)在每輛新車研發(fā)上的投入約為600歐元,而中國的研發(fā)投入只有100歐元。中國汽車企業(yè)在每輛新車研發(fā)上的投入必須達到至少300至350歐元,才能有實力與國外汽車巨頭競爭。

        問題五出口

  美國作家莎拉邦焦爾尼曾在《沒有“中國制造”的一年》一書中,講述了一個美國家庭試圖在一年的時間里抵制中國產品的故事。可當他們一想到要買鞋、買眼鏡、買打印墨盒、買捕鼠器和其他一些東西時才發(fā)覺,為了堅持抵制,他們將要面臨多少從未想象過的挑戰(zhàn)。

 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,2008年中美貿易逆差為2663億。其中,中國的進口額為3378億,美國的出口額為715億。這組數據傳遞了非常清晰的信息:中國在日用品市場中占有主導優(yōu)勢。由此很容易推想,對中國來說,在汽車出口領域成為最具象征意義的文化圖標只是個時間問題。但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,上半年累計出口汽車14.24萬輛,比上年同期下降60.21%。而根據日本汽車工業(yè)協會的數據,2009年前6個月日本汽車出口量雖然下降了59.1%,但仍然有143萬輛。德國今年前6個月汽車出口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.05%,汽車累計出口為153.96萬輛。但是日本和德國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仍分別是中國的10倍和11倍。事實上,德國、日本等國汽車產量的40%以上用于出口,而我國2008年出口汽車數量僅占全國汽車產量的6%左右,差距可以說不是一點點。

  中國的汽車銷量已經連續(xù)幾個月超過美國,中國正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。然而,為什么中國尚未成為汽車的主要出口國?原因很簡單,在國內,目前有多少中國人會去買自主品牌的車?如果沒多少,我們又為何要強求外國人去買呢?一句話: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須努力。”問題六……

  后記:縱觀中國經濟新三駕馬車,車市相比股市與樓市,應該算是好上很多倍,甚至今年還坐上了全球第一的寶座。一切似乎都看上去很美,但情況并不是十分穩(wěn)定,新三駕馬車動力到底有多足,會不會隨時熄火,只有走起來瞧。

  因為中國的消費者正形成一條投資消費鏈:投資股市,投資樓市,趁稅收降低,或者政府提供補貼購置車輛與其他消費品。一旦政府信貸開始縮減,股市、樓市與車市都會受到沉重打擊。到那時,政府不得不提供新的補貼,但政府補貼有臨界點,財政部已經在提示政府財政收入急劇減少,信貸無度增加會導致通脹,資源價格不得不提升,企業(yè)的生存環(huán)境將更加惡化。政府雖然可能追加投資,但注定難以持續(xù)。中國的車市或許并不像它所表現出來的那么樂觀,最后還是那句話,但愿解決的方法能比問題多。大家至少要想一想去年的這個時候,最后送給老少爺們四個字:居安思危。

來源:中國行業(yè)研究網 作者:佚名
文章關鍵詞: 汽車行業(yè) 問題分析
掃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
新聞反饋與咨詢
推薦閱讀
推薦車型更多
一周熱文
最新視頻更多
最新文章更多